第五百五十八章 改良婆罗门(1 / 2)

资本大唐 北冥老鱼 1652 字 26天前

公元七世纪的天竺,佛教已经逐渐没落,其实也不能用没落这种说法,因为天竺虽然是佛教的发源地,但除了在公元前的阿育王时间曾一度兴盛外,其它时间都被婆罗门教压在下面,甚至还被婆罗门教吸收了一些教义,成为后来印度教的一部分。

说起婆罗门教,这个比佛教还要古老的宗教,才是天竺大陆宗教真正的统治者,整个天竺大陆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都受到婆罗门教的影响,后来的印度教也称新婆罗门教,因为它正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教义而成的一种新教,只是在李愔所在的年代,婆罗门教衰弱,而印度教还没有形成,可以说正处于新旧宗教的交替阶段。

婆罗门是个多神教,号称有三千多万神,但多数教徒只会信奉某一个神。而且教内的教义庞杂,有些还互相矛盾,不过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婆罗门教对天竺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个重要的规范,那就是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起源很早,几乎是和婆罗门教同时出现,它将所有婆罗门教徒分成四种,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其中婆罗门为祭祀贵族,刹帝利为军事和行政贵族,吠舍为农夫和客商,最后的首陀罗则是奴隶。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而且父子相传,一般来说只有同等级之人可以通婚,特别是禁止低等级男子娶高等级女子,反之则没有问题,另外最低等的首陀罗不能参加宗教生活,只能为前两个阶层终生服务,在法律上也没有任何的权益,可以说种姓制度是世界上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与之相比,李愔虽然也将异族分为四等,但这主要是为了促进汉化的推行,而且还每个等级也不是固定的,一般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等级,最后直到完全的融入到汉人之中,所以这与种姓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李贞和李恽登陆天竺大陆,并将一个名叫乔拉的小王国打下来后,摆放在他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被种姓制度严格划分开来的社会结构,当初被他们打败的,其实只是四个等级中的刹帝利,而且随着他们的入驻,乔拉王国的婆罗门教竟然联系他们,希望李贞和李恽可以信奉婆罗门教,而到时教中会封他们为新的刹帝利贵族,协助他们统治当地。

李贞和李恽在来天竺之前,自然对婆罗门教有所了解,对于四种姓制度也十分的清楚,而且他们也知道,按照教义上来说,婆罗门的地位比刹帝利的地位还要高贵一些,身为大唐的皇子,婆罗门竟然让他们屈居第二位的刹帝利,简直就是一种侮辱,所以对这种提议根本就连理都没理,甚至要不是知道婆罗门在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的话,他们说不定会将乔拉王国的婆罗门寺庙给捣毁。

不过在没有理会婆罗门的提议后,李贞和李恽很快发现,虽然他们可以用武力征服乔拉王国,但是想要真正的统治这里,却必须借助婆罗门的力量,因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婆罗门教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天竺人的各方各面,无论思想还是行为,全都受到婆罗门教义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李贞和李恽想到三个办法,第一个就是实行高压统治,不管婆罗门教有什么影响,全都用暴力解决。不过这肯定还会遭到当地百姓的反抗,说不定某一天他们就会被赶出去。第二个则是接受婆罗门的建议,取代原来的刹帝利贵族,承认婆罗门的超然地位。

不过上面的两种办法都不是李贞和李恽想要看到的,所以他们集合所有人后,大家苦思很长时间,甚至还写信向李愔请教,结果最后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做出一个伟大的决定,那就是改造婆罗门教,让它在不触动绝大部分教徒利益的前提下,更加利于他们在天竺的统治。

这可不是李贞和李恽随意做出的决定,而是根据以前李愔提供的情报,再加上他们登陆天竺后的收集,这让他们发现,现在天竺大陆的婆罗门教已经陷入到衰退期,比如以北方最强大的戒日王朝为例,虽然戒日信奉婆罗门教的湿婆神,但是为了统治需要,他对其它宗教也持支持的态度,特别是在这几年,他竟然加大了对佛教的支持,在恒河两岸建造了上千座佛塔,这种行为使得衰落中的佛教竟然一度出现中兴的迹象。

戒日王朝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天竺的其它地方,婆罗门教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若是没有李贞和李恽的介入,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那么在几十年后,婆罗门教就会吸收佛教等一些宗教的教义,从而产生了新婆罗门教,也就是后世大兴的印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