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今日意(2 / 2)

国士 衣山尽 2333 字 2天前

部队休整了三年,除了水师月月打仗,其他人都要被憋疯了。如今,众人战意沸腾自然是好事。

问题是,还有一个月朱仙镇之战就要开打,到现在宁乡军是否能够出兵,朝廷还没有准确的答复,这让孙元心头一阵急噪。

据说孙元所知,朱仙镇大战之后,朝廷再无余力救援开封。在经过长期围困之后,开封断粮,人相食。九月十五日这天,李自成挖开黄河,水淹汴梁。开封陷落。

开封陷落,河南不保,河南不保则失中原,形势顿时逆转。

扬州镇虽然已经全体动员,可从扬州去开封要穿越两个省,路上就算再快,也得走一个多月,甚至更长。如果再不出发,只怕就迟了。

孙元决定再跑一趟南京兵部,看南京兵部能不能同意自己出征的请求。他心头也是迷糊,按说,自己也算是简在帝心之人,宁乡军前些年可是在北方打出赫赫威名的。但无论是松锦、还是河南这种要紧的战役,自己都没有份儿参加,这个崇祯皇帝究竟是怎么想的啊?

一连三道折子,皇帝都留中不发,不给一点回信,没办法,只能走南京兵部这条路子了。

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北京、南京各有一套政府机构,各部院大臣的品级相同。南京这边依旧设有六部,和六部尚书。只不过,南京的政府机关说穿了就是养老院,平日并不怎么管事的。各部的尚书不是年龄到了,被派到这里来做一任尚书退休,就是在北京政治斗争失败,跑这里来隐付忍受,看以后能不能再来一个东山再起。

不过,如果严格来说,他们手头的职权和北京各大衙门相同。

孙元所领的扬州镇,除了对北京兵部负责外,还归南京兵部管辖。如果南京兵部命令自己进河南剿灭闯寇,从制度上而言也是说得过去的。只要南京兵部出了兵符,宁乡军就不算是擅自行动。

按照明朝军制,百人以上军队移营百里必须有兵部所堪发兵符,否则视同叛乱,各敌驻军可就地剿灭。当然,明末天下大乱,到了南明时,各地军阀形同藩镇,也不将朝廷放在眼里。

可现在还不是江北四镇武夫当国时期,孙元也很爱惜自己的名声,还是决定按照正常途径将相关程序走完。

不过,南京兵部会答应自己的出兵请求吗?

孙元突然有些担忧起来,南京养老院里的那群老官僚们一个个尸位素餐,一遇到事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他们就是混日子。将品级和待遇混上去,就可以退休了。里面会有人有那样的魄力和担待拍扳同意宁乡军入豫平乱吗?

“孙总兵官,可是在担心南京那群部堂们不肯承担责任,不同意扬州镇出兵的请求?”黄佑见孙元一脸的忧虑,禁不住问。

“是啊,某还真有些担心呐!”孙元叹息一声,满面苦笑:“在仕途这么多年,见的事多了,某也将有些规则看透看懂了。”

“不过,事在人为,我坚信,这南京还是有明眼人,知道如果中原不保,这南京也将汲汲可危。”黄佑捏紧了拳头:“孙将军,你也不要丧气。”

“多谢黄兄鼓励。”孙元点了点头:“对了,郭道理那边是怎么说的?”

郭道理是孙元去宁乡所做千户军官时就追随他的老人,最近几年一直在南京,游走在公卿大夫之间,算是孙元的代言人和宁乡军驻南京办事处主任。

“今日一早郭道理就有消息传来,还忘记禀告将军了。”黄佑忙道:“前户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漕运总督,凤、淮、扬巡抚史宪之得了天子圣旨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密政务。可以说,这个史宪之乃是南京六部分量最重的要员之一。此人不好相处且不说了,关键是兵部尚书突然换人。郭道理本和前兵部尚书约好,等将军你到南京就和他见面议论进军河南一事。现在,只怕难了。”

“这个什么史宪之不好相处吗?”孙元有点莫名其妙,这个史宪之什么时候钻出来的,以前怎么没听说过。

“这人为人刚正,乃是东林一党,很不好相处。”

“史宪之,史宪之,这人究竟是谁呀?”孙元忍不住问。

黄佑忍不住摇了摇头,没好气地说:“将军,这个史大人和是巡抚过扬州的,你身为扬州镇总兵官怎么连此人都不知道。”

“我是军官,不和文官接触的。”

黄佑:“史尚书姓史名可法,字宪之。”

“原来是史可法啊,如果是他,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这事史部堂肯定会大力支持的,咱们也不用担心,现在所需做的是如何尽快将军队带去河南,时间紧迫,时不我待啊!”孙元忍不住拍了一下船舷,心中大为兴奋。

史可法这个名字孙元可是如雷灌耳,闻名已久的了。在真实的历史上,这可是个民族英雄啊!

孙元对于他,向来是久仰的,也知道史可法就在南京,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同此人见面。后来史可法虽然巡抚过扬州,不过,巡抚一职说穿了不过是代天子巡视地方,不是常设官职,任期也可长可短。长的可以是几年,短的到地方上逛一圈完事。

当初这个史可法在巡抚凤、扬、淮的时候,估计注意离都放在凤阳这种战略要地上面,至于大后方扬州,也就走个过场了事。因为这样,刚才黄佑提到这事的时候,孙元一头雾水。

史可法乃是英雄人物,自然知道河南的重要性,肯定会同意自己出兵参加开封之战的,民族英雄嘛,自然是主战的。

黄佑却深深地看了孙元一眼:“将军,只怕事情并不如你我所想象的那样顺利。”

孙元心中大爽,哈哈笑道:“黄兄,我好象记得,当年……恩,是崇祯八年,卢公在南方征讨贼军的时候,史部堂任副使,负责巡视安庆、池州,监领长江以北的部队,和卢公和我们老天雄是旧交。看到故人的面子上,怎么着也该照应照应咱们扬州镇吧?黄兄,某拜见史部堂的事情就交给你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