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未来构想(2 / 2)

国士 衣山尽 1731 字 2天前

马士英多了许多军费,南京户部少了许多开支,当真是普天同庆,只苦了大河卫的一干人等。

孙元大约计算了一下,大河卫以前毕竟是管辖一省军事的大机关,自己全盘接收之后,应该能得到五六万军户人口。挑选其中的精壮训练上一两年,可再得一营强兵,这却是一件好事。

不过,这么多人口,没有了朝廷拨下的军饷,单靠种地,要想养活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扬州镇虽然管辖着几个县,可那几县人家自有知县的,民政同军镇却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漕运和盐运这两桩暴利的生计同宁乡军却没有任何关系。

在后世,如南通、如皋乃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可在明朝,这里都是靠近海边的滩涂,加上境内的良田又都集中在世家大族之手,土地兼并得厉害。别说孙元不能插手地方民政,就算他成为实际的节度使一样的人物,也没办法收上税来。因为,江南士绅可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可是要免除一切赋税和徭役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孙元受接收的是一片毫无油水的地方。

这事倒是叫人有些头疼。

……

时值五月末,今日却不热,当真是风和日丽。

院子中绿树成阴,凉风中,树摇曳,好生舒爽。

孙元:“阁老今年已经六十出头,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少。就算阁老你身子强健,又能在干几栽?末将是个武人,说话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如果说错了话,阁老勿恼。这人,能够为国加多效些力固然是好,可人力有时而穷。经历得多了,阅历固然是一种财富。可精力若是不足,有的事情做起来未免有心无力。而且,据末将看来,这内阁阁员的位置就好象是坐在火山上,阁老你想想,从崇祯一年到现在内阁换了多少人?咱们的天子最是急功近利,一时一个心思。阁老不信可以过得两年再来看,如今内阁六个大学士到时候还剩得几人?”

“别看如今温相和杨嗣昌正得陛下信重,可到时候,只怕他们也不在了。不但他们,周延儒也不会在位置上呆太久的。”

听到他这么一说,又想起崇祯皇帝的禀性,刘宇亮一呆,直起了身子:“所谓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其实,关键是思退,太初你的意思我好象有点明白了。如今老夫已经拿到该拿的一且荣耀,也是时候退下去了。否则,以现在的局势,只怕是晚节不保?”

孙元点点头:“阁老能够这么想,最好不过。这几日,末将见阁老郁郁不乐,心中也是难过。”

难过,难过才怪,真说起来,我还替刘宇亮高兴呢!

以老刘头的手段和本事,他若督师辽东,在未来的松锦之战不被皇太极打得满地找牙才怪。就算按照自己的卫边策,结硬寨打呆仗,可他扛得住朝廷急功近利的压力吗?

若是战况有个闪失,朝廷追究起责任来,最后倒霉的还不是他。

而且,如果刘老头依旧呆在内阁,万一历史没有发生变化,依旧以其巨大的惯性向前,将来李自成进京,老刘不是要落到贼军手头?

作为一个朋友,刘宇亮回乡荣养,孙元内心中却是非常高兴的,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否则,到甲申年,自己还得动脑筋,怎么才能将这个老家伙从北京弄出去。

毕竟是人家的伤心事,孙元不好再提,就将话风一转,又说到自己回扬州镇的事情。

提到新设的扬州镇未来将要面临巨大的人口和经济压力时,孙元就愁眉不展。

刘宇亮安慰了他几句,道:“太初,确实,扬州土地兼并严重,军户卫所可以没有几寸土地。而且,漕运和盐运也不归你管。不过,老夫听人说,大河卫手下还有不少船只和水军,其中还有几条大海船。实在不成,你去扬州镇之后,可让军队走走船,倒也可寥补军资不足。”

“海船,还有水军?”一刹间,孙元双目精光四射,也坐直了身体:“敢问阁老,此事可真?”

“有所耳闻,我朝为防海贼,实行的是寸板不得下海的政策。可以前大河卫贪海利,造了两条海船。此事被地方官员察觉,上了折子,被朝廷叫停,还查了一阵子。那还是崇祯四年的事情,距今有八个年头了,老夫还有些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