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惯性(1 / 2)

国士 衣山尽 2306 字 2天前

“得得”的马蹄声轰隆响起。

孙元和四个护卫骑着快马奔驰在官道上,马蹄卷起滚滚黄尘。

延庆卫乃是宣府镇的一个军事要点,扼守着京城门户居庸关。

看着这天下雄关,孙元穿越者的思绪又发散开去。按照历史记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大军抵达居庸关。守将唐通和监军杜之秩投降,京师的北门锁钥被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也因为居庸关不战而降,北京无险可守,于四日之后陷落,大明朝就此灭亡。

想到这里,孙元不禁摇头。以居庸关的险要,只需放上几千士兵几门炮,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怎么连一箭未发就投降了呢?

想来,定然是从崇祯登基起,朝廷一场接一场的失败已经让人绝望所至。

确实,这十多年以来,明朝对外对内用兵,好象只卢象升在滁州取得过一场空前胜利。其余,除了失败还是失败。

大明朝,到此刻已经没有心气了,尤其是在对建奴作战上面。

实在是太需要一场胜利了。不过,这次建奴来势凶猛,即便有宁乡军在,可因为孙元势力实在太弱,他不认为自己能够在这历史的大洪流中发挥作用。

昨天离开渤海所的时候,孙元突然问起炮兵的事情。

长矛火枪方阵如果没有火炮压阵,不能对敌人的集团式冲锋相成压制,就如同缺了一条腿。所以,对于组建炮兵他还是非常热心的。这一年以来,炮厂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一律开绿灯,对于炮厂的日常事务,他这个绝对的大股东也没怎么过问,由着二胡鼓捣,反正孙元也不懂,外行指挥内行只能添乱。可惜因为缺少熟练工人和机器,炮管还好说,反正是弄个模子,一次成型。关键是炮身上的附件,这些玩意儿因为使用了超时代的螺丝螺母,还得使用耐磨的钢件。在没有车床的情况下,螺丝需要匠人用脚踏式床子一点一点用刀子刻度出来,尺寸精度也不高,废品率严重。十个附件中,有一个合格品就算是烧高香了。

即便是炮管,情况也不太妙。黄铜实在太软,遇到爆炸后产生的热空气很容易就膨胀变形。虽说不用担心炸膛伤了士卒,可开上一两百炮,炮管就要报废,需要回炉重铸,实在太麻烦。

因此,到现在只有四门四磅炮和一门八磅炮服役。就这点大炮,拉上战场上,估计也打不了几仗。

这却也是一件无奈的事情,只能暂时对付着先用。

惟武器论是不对的,尤其是在冷兵器战场上,人才是第一要素。所以,孙元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步炮协同上面。

这事说起来简单,其实也不容易。在长矛火枪方阵战法中,火炮是要放在方阵中间的。在敌人进攻时,先得用大炮轰击压制。于是问题就来了,宁乡军将士都反映说,大炮射击实在太吓人了,炮弹首先得从大家头上飞过去,再能打中敌人。

实心弹还好,若是碰到开花弹、散弹、链弹什么的,鬼知道炮弹会不会在头上就炸了,伤到自己人。

对此,孙元也只能苦笑了,说到底还是士兵们胆子小,和对于这个时代的火器质量没有任何信心。要知道,同时期的大明工部制造的火枪就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没打中敌人,先炸膛伤着自己的事情并不新鲜。

即便宁乡军的火器质量再好,大家也有心理阴影。

没办法,只能慢慢训练,先将士兵的胆气训练上去再说。

反正,得让他们做到即便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程度。

在日常训练中,孙元用了不少手段。比如,当士兵们走队列的时候,叫人偷偷在人群中放一个大炮仗。若有士兵因此而被吓得乱了阵型,对不起,等待你的将是陈铁山无情的惩罚。

有或者,在操练的时候,故意放空炮。

如此过了一阵子,总算将大家操演得彻底麻木了。

当然,炮兵战术在巴勃罗的强烈意见下做出了许多修改。大炮再不能放在队伍后面或者阵中。在打仗时,得想推到阵前对敌人进行远程轰击,待到敌人靠近,这才退回阵去,这也是欧洲陆军炮兵的正规战法。

炮兵训练完毕,宁乡军的短板总算是补上了,孙元倒有些期待看看这些新式火炮在战场上会有什么表现,这次建奴入侵正其时也。

可理智告诉孙元,这次建奴几乎是发动了半个满州的军力全力进攻明朝。且这个时代的八旗战斗力在整个东北亚洲堪称第一。如果历史不发生太大的变化,等待明朝的将是一场空前惨的大溃败。即便历史发生改变,真正这种事情,尤其是国战,打的是综合国力,明朝一样会败。

宁乡军作为宣府一支还算拿得出手的部队,仗肯定是会打几场的。只不过,区区两千宁乡军,还不足以对整个战局产生太大的影响。

一想到这里,一想起这一年以来,所看到的京城地区萧条的景象,一想到建奴南侵时百姓的惨状,孙元心中突然沉重起来:如果我是一镇的总兵官,如果我手下的宁乡军不是两千而是两万……或许还能够力挽天倾……可是,我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参将。要想改变这屈辱的历史,还得做官,做大官。只,官场上的事情,我真的不擅长啊!如果卢象升在朝,有这么一个靠山,或许还能够有所作为。可是现在卢督师已经丁忧回乡守孝,没有了他,这一仗明朝打得只怕更烂。我遇到一群猪队友,不被他们拖累死就算是阿弥陀佛的了。

好在卢象升如今不在京城,不用像真实历史上那样战死沙场,这也是一件让人安慰的事情。

正因为他已经不在北京,如今的历史和史书上的记载已大不一样。这一仗,最后又会打成什么模样,我又该在什么地方获取功劳,而不至于让宁乡损失太大?

孙元这一路前来,翻来覆去想的就是这个事情。实际上,早在一年前,他就派人将京畿地区的地图绘制完毕,也将真实历史张建奴第四次侵略明朝的战史推敲了很多次。只是,无论怎么琢磨,孙元都是不得要领。只能长长叹息:我一个现代人,依靠超越古人的见识练出一支跨时代的强军来自然是不在话下。可真要指挥部队作战,却要抓瞎,也根本不会是同时代的多尔衮这种生在沙场,长在战场的经验丰富的大将们的对手。

实在不成,大概也只能结硬寨,打呆仗了。

从渤海所到居庸关有很长的一段路,路上行了一整天,总算到了地头。

关中已经驻扎了明朝大军,因为人实在太多,山谷中甚至还立下了营盘,到处都是明军大红旌旗在风中猎猎着响。同以前孙元所见过的明军相比,这里的士兵衣甲鲜明,身上的军装、铠甲很新,兵器质量也不错。放眼望去,一片红色的海洋,竟是难得的肃杀之气。想来定然是宣府先期开拔到京畿地区的,勤王大军的前锋。在今后数月,还会有不少边军陆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