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无题(1 / 2)

汉墙 炮王 2727 字 2天前

古代人攻城,往往会选择围三留一的做法。采用这种做法不是攻城方心善,不愿赶尽杀绝,而是留出一条活路,避免激起守城方的死志,为己方造成更大的伤亡,同时这样也可以动摇守城方的士气,极有可能会让守城方不攻自乱。

已经身经百战的徐晃、太史慈自然不会犯低级错误,命人守住了除西门以外的其他三门,默默注视着站在枹罕城头的军民。

枹罕城是平汉王宋建的都城,四周地方皆是宋建的地盘。虽然宋建自称平汉王,但起治下却多是汉人,尤其是枹罕城内,有多达八成的人皆是汉人。在张掖没有崛起之前,枹罕不夸张的说可以算是汉人的世外桃源。可惜张掖的发展太迅猛,很快就将枹罕城给甩出去几条街。而宋建对此却是无计可施,平日里枹罕城还需要给周边的大小势力进贡缴纳保护费,哪像张掖,看谁不顺眼就揍谁!

因为张掖的兴起,枹罕城内的汉人除非是在此地拖家带口,否则基本上没什么负担的汉人都去了张掖,听说都过得不错。有强大的张掖军保护,那些汉人只需要用心做事就不愁吃喝,更不需要担心随时会面临生命危险。

只是这些人离开了,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回来戳穿成宜命人在城中散布的汉军准备屠城的谣言。所以整个枹罕城上下为了不被汉军屠城,众志成城的一心包围家园。

这种情况在徐晃、太史慈带人第一次攻城过后就察觉到了,枹罕城的反抗很激烈。不过让人觉得反常的是反抗最激烈的不是守城的兵丁,而是协助守城的那些民众。按理来说,枹罕城中的百姓不应该作出如此激烈的反抗,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他们如此拼命?

在情况没有查明之前,徐晃跟太史慈决定暂缓攻城,派出细作混入城中探查敌情。虽然如今枹罕城戒备森严,但却也不是没有缝隙可钻。感谢张掖的情报系统,早在贾诩出任张掖太守之时,刘福手底下的情报组织就开始了在凉州的布局,经过这么些年的经营,凉州全境早就尽在张掖的掌控之中,想要进入枹罕,并不一定就必须通过城门,有时候从地下走暗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张掖五军但凡出战,每一个主将身边都会跟随三名隶属情报部门的人员,随时为主将介绍即将成为攻击目标的相关情报。徐晃跟太史慈就是从跟随他们一同前来的情报员得知了有关枹罕城的情况。

得知枹罕城中的汉人极多,徐晃跟太史慈同时打消了强攻的念头。作为刘福身边的亲信大将,徐晃跟太史慈比起旁人要更加清楚张掖王刘福的心思。别看如今张掖兴盛,但在刘福看来却颇有些外强中干。

论人数,汉人在凉州算是少数民族。自汉帝下令汉军主力撤出凉州开始,汉人对凉州的控制就几乎名存实亡。若不是羌人一盘散沙,匈奴也不愿跟汉庭爆发大规模冲突,如今的凉州会姓什么谁也不清楚。

论人才,这里是大西北,在中原人眼中就是一片蛮荒之地,除了一些游学之人会来此地暂留,大多数文人士子是不愿意来凉州常驻的。这也是刘福为什么当初一力坚持要建立兴汉学院的原因。他这是在为将来做准备,既然没有多少学子愿意来凉州,那就自己培养。只是这样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积累,在学院没有开始为张掖提供人才之前,刘福等人会很辛苦。不过自己培养人才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忠心方面不用太担心。外来人才也不是来了就能马上任用,而且来此的目的是什么谁也不清楚,必须观察一段时间才可以量才使用。

而学院则不同,只要步入正轨,各方面的人才就会源源不断的出现,从而彻底解决张掖的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而且学院的发展也关系到刘福的一个野心是否能够实现。世家大族之所以能成为世家大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学问的垄断。

仅凭皇帝一个人是无法治理国家的,而皇帝也不可能让目不识丁的农夫去治理郡县,能够治理郡县的人,那就必须是学问人。而这学问人,又与世家大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是世家大族为什么总能屹立不倒的原因。不管皇帝是谁,只要他需要治理国家,那就必定会用到世家大族的子弟。

可刘福想要打破这个潜规则,那种被人卡住脖子的滋味并不好受。对付世家大族,刘福从来没有对这件事放松过。对刘福来说,世家大族就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庞然大物,即便将来自己一统天下,想要对付世家大族也是困难重重。所以刘福从来没有想过要将世家大族赶尽杀绝,所谋划的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削弱,让世家大族难成世家大族。

第一步就是书本的印制。以郑玄之名将印刷术公之于众,通过活字印刷将大量只是刊印成册,随后又用极为低廉的价格对外出售。这样一来,就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学问的现状。而且郑玄一代大儒,不是那些二流、三流的世家可以去招惹。而一流的世家,诸如荀家,陈家这样的,也不会在公开场合反对张掖大量发行书籍。毕竟读书是件人人都向往的事情,谁拦着谁就是小人。

而这只是刘福要削弱世家大族的第一步。接下来刘福准备要做的,就是动动世家大族的命根子,土地。

凉州地广人稀,虽然这些年不断接纳外来人口,但却依然没填满凉州耕地的人口缺口,而雍州由于先后被董卓、二李给折腾的够呛,此时的情况与凉州相似,也是地广人稀。不过还是有一点区别,就是雍州属于官府的官田很少,绝大多数土地都掌握在雍州世家的手中。而刘福想要的,就是那些雍州世家手中过多的土地所有权。

土地的多寡直接影响到世家的财富跟地位。谁也不会将倒嘴的好处乖乖奉献出来。刘福原本想过两年再收拾二李,通过不断给二李制造压力逼迫二李向雍州世家施压,从而在发动二李讨伐战时趁机收购雍州世家手中的土地。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贾龙的奇袭计划打乱了刘福的布置,而刘福由于不想让贾龙带着遗憾离开军伍,而选择了更改预定计划。

虽然预定计划变更了,但目标却没有随之更改,刘福的眼睛时刻没有离开雍州世家手中的土地。作为张掖之主,刘福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张掖的底细。汉人还是太少,若不是刘福带兵征讨西域后从西域迁来大批西域人,整个凉州很有可能已经爆发汉羌之间的民族冲突。

不仅仅是人口,其他方面张掖也是后劲不足,学院如今就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虽然有多名大儒坐阵,可想要一蹴而就还是有点好高骛远。就连卢植、蔡邕在私底下都对刘福交过底,五年之内不要指望兴汉学院可以承担为张掖输送人才的责任。也就是说,如今的兴汉学院就是一个赔钱货,尤其是文学院,半点收益也没有。可偏偏日后张掖需要倚重文学院的地方很多。

刘福不指望文学院里能出多少大才,只希望文学院可以为他提供多一些治理地方的能吏,更确切的说法就是刘福希望文学院可以为自己提供大量的下级官吏,而不是那种与自己商量国策的上级官员。

县官不如现管,刘福太清楚一个能吏的用处。一个郡县,可以不需要发号施令的县令郡守,只要有一个能力出众可以做事的下级官吏,就可以保证一个郡县的日常工作。

而且最重要的是,刘福是兴汉学院的院长,但凡是出自兴汉学院的学子,都可以算是刘福的学生。天地君亲师,刘福一个人就占了两个名额。

时间啊,刘福如今缺的就是时间,张掖缺的同样也是时间。即便拿下了雍州,刘福不会,也不可能继续对外发动战争。刘福打算学习战国时的秦国,封锁潼关专心经营关中,待到兵强马壮,粮草丰盈,那时才是刘福率兵出关的时候。不过这番盘算刘福没有对旁人说,一是没必要,二是防止走漏消息。

作为一个物资商品的流通集中地,张掖城中人多嘴杂,保不齐就会泄露什么重要消息。刘福手底下的情报司这段时间已经抓了不下百余人,都是来自各自势力的细作。对待这些细作,张掖方面根据刘福的建议对他们进行了审问,被刘福所提的那些手段整治了一回的细作没有一个不歇菜,乖乖交代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结果又让张掖的情报司顺藤摸瓜,抓住了一批隐藏在张掖多达数年的人。

这批人被抓住以后,张掖内出现了一阵不小的风波,谁能想到自己与人为善的邻居竟然是打入张掖内部的奸细。对生活在张掖的民众来说,中原距离他们太遥远,张掖王才是他们的君王。那些细作奉命来到张掖,那要对付的肯定就是张掖王,而想要对付张掖王那就是想跟自己这些人过不去。没有了张掖王,张掖如今会是一番什么景象谁也不敢去想。

连刘福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民间的声望竟然这样高,这让刘福在心中窃喜的同时也有点郁闷。名人不是那么好当的,下回再出门被人认出来,恐怕就要享受动物园动物的待遇了。

好在刘福如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里就留在府中。倒不是担心前方的战事,而是留在府中照顾自己的两个孩子。蔡琰的肚皮很争气,一口气就给刘福生了一对儿女。而初为人父的刘福几乎就要乐疯了,尤其是在经过数月以后,两个孩子被养的白白胖胖,刘福见了更是爱不释手,整日里总是爱抱着其中一个在府中闲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