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未之闻也(1 / 2)

汉魏文魁 赤军 1745 字 3天前

建安十一年腊月既望,是勋携义子是魏赴阙,觐见大汉天子刘协。是魏献上良马、猎隼、貂皮、毳毡,以及特产角端弓等,天子下赐钱、帛、璧、剑,是魏复求汉家衣冠,天子大喜,乃更赐梁冠、礼服。

随即尚书承命宣旨,封拓拔部大人诘汾为归义侯,位在匈奴左右贤王上、单于之下,封是魏为关内侯。复以前收拓拔部,及征辽东、扰吴会等功,加是勋为“三户亭侯”。

是勋当时听着宣旨,就多少有点儿含糊,等到接过诏书,左瞧右瞧,上瞧下瞧——没错,这是个“叁”字啊,难道这亭只有三户?何其贫瘠乃尔!悄悄询问宣旨的新任尚书、小师兄任嘏:“此亭何处?”任嘏低声答道:“在瀛州河间国束州县内。”

回去一翻查资料,才知道自己不但听岔了,而且还瞧岔了,原来这个亭名叫“参户亭”。叁、参二字不但读音相近,而且用隶书写起来,字型也差不太多,几乎彻底混淆——参户亭侯,这听上去就比较靠谱啦,可是那么容易相混的地名儿,究竟是谁翻出来加诸我头上的呢?此人之心乃可诛也!

你瞧荀彧的爵位多好听——万岁亭侯。我不要求万岁,有没有千岁亭,给一个又如何了?

按照曹操的意思,年已终矣,是勋可以返回许都,踏踏实实过个年节,等年后再就任光禄勋,打卡上班不迟。问题是勋根本就踏实不下来,他久不居许,回来以后先得各处去跑关系,一方面巩固人脉——当面相见,终究跟远远致信是效果不同的——另方面也为自家门客、弟子们安排个好的位置。正如他预先所想的,只要一进许都,那轻易就出不去啦,再想见管巳和是复,估计等得年节大聚会的时候……

门客、弟子方面,是峻署了南阳郡穰县令,诸葛瑾署了泰山郡盖县长,秦谊署了下邳国下相县尉,孙资署了中山国卢奴县令,郭淮得归朔州为西河都尉。此外,是勋还遵从自己对是仪的承诺,建言曹操,调是纡为河内郡丞。

至于诸葛亮,原本也想给他外放一任县令的,但是跟曹操提起来,曹操对他这名年轻弟子印象挺好,当即拍板:“孔明可入尚书。”是勋暗暗地瞥一眼曹操,心说你是真的看重诸葛亮吗?还是最近荀彧反对董昭赐九锡和建藩国的建议,所以你打算往尚书台里面掺沙子了?

至于拉关系、通人脉,与是勋往来频繁的主要有两拨人,一是谯沛故人,二是以郗虑为首的郑门弟子,即便说不上与每个人都关系铁磁,大家伙基本上坐在同一条船上,屁股比较贴近,相处起来还是比较融洽的——崔琰等郑门少数派除外。至于汝颍人士,倒是因为是勋加爵也纷纷上门来贺,但大多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很少把是宏辅往他们的小圈子里领。

是勋倒是也不在意——“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而真要跟所有派别都其乐溶溶,若非庸才,必有野心,曹操才不会放过你哪!

不过年节的前几天,他却突然收到请柬,说荀文若在府上大宴宾朋,请他与会。是勋接着请柬,不禁眉头皱起,赶紧就把关靖给请来了,问他:“彼等此何意也?”关靖笑着说当然是想拉拢你啦,更想你跟曹操面前进言,否决掉董昭的建议——不必针锋相对,只要含糊应答即可,对于主公来说,说糊涂话那一点儿都为难啊。

是勋心中多少有点儿忐忑不安,但还是一口应承下来,到了日子便具服前往。进了荀府一瞧,赫,来的人还真不少,相熟的也多,除了汝颍派之外,竟然还有郗虑、崔琰等辈。

对于董昭的建议,郗虑这个马屁大王当然是要跟进的,不过按照老规矩,他先假装不同意,书信往来,跟董昭辩驳了一番,然后貌似被说服了,就此诚心附议。然而郑门其他弟子,以崔琰为首,也包括原本党同郗虑的很多人,却仍然站在董公仁的对立面上——无他也,因为这票官僚皆执著于儒门礼法,认为此有僭上之意,故此不敢认同。

是勋明白了,汝颍派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拉拢郑门,创建反对加九锡、建藩国的联合阵线,所以才设此宴会,而自己作为郑门嫡传,在儒士中影响力很大,故此亦不得不相召也。说白了,若能说服郗虑,那么就有一半儒士都会在这件事上靠拢汝颍派,若再能说服了自己,几乎全体儒生都是他们的友党了。

然而是勋心说,我也就算了,就郗鸿豫那类货色,想要说服他?除非你先说服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