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南北驱驰报主情(19)(2 / 2)

金鳞开 美味罗宋汤 1742 字 4天前

崇祯道:“这却是个好法子,比起剿抚都高明许多。只是岛上原来并无地主?”

“正是,所有土地皆为国有,尽可以分给他们去种。”朱慈烺道:“不过儿臣还是建议他们种植甘蔗。因为甘蔗收获之后,榨糖是一道收益。榨糖之后的残渣可以造纸、酿酒又是一道收益。”

“给你这般说来,却是个宝岛了。”周后道。

“的确可称宝岛。”朱慈烺道:“尤其此岛回归之后,我大明水师可以另辟蹊径,走大洋前往亚美利加,与泰西人均分新土。那可是一个跟大明一样辽阔,却没有主人的土地。”

崇祯微微皱眉,道:“国虽大,好战必亡。你能经营好祖宗故土,我便已经很是欣慰了。”

朱慈烺收敛了些:“如今儿臣也有儿子了,总要为子孙谋划。不能让泰西人将好处都占了,日后我堂堂大明反倒要仰人鼻息。”

崇祯挥了挥手,表示这种不靠谱的事少说,又问道:“这些银子如何花费可有规划?”

“朝廷只在台湾收商税和地租。”朱慈烺道:“这些贸易之事,却是交给南洋公司经营。”

“南洋公司?”崇祯知道皇太子创立的公司,比店号更大,常是几家商家一同出资,盈亏均分共担。

“儿臣设此皇明南洋公司,总股本为一千万两,我天家占股三成五,为永不稀释股权。郑家占一成;福建、台湾驻军分配三成股权,分红作为战士津贴;福建水师占一成的股权,福建海洋学堂占一成,剩下还有半成,五万两的股本,我是打算拿回来送人的。”朱慈烺一一报道。

崇祯不善经济,听得这个也分那个也分,头都晕了。他只拿了自家三成五来算,一年下来也能分得二十一万两。这个数字倒也不小了。

“如此大头岂不是都给人家拿去了?”周后倒是有些不舍得。

“母后,”朱慈烺道,“郑家是当地豪族,人脉商路都在他们手中,给他一成是题中之义,否则派个不懂事的去,一两银子赚不到还亏钱呢?福建台湾的驻军日后将控制在两个师,两万六千人的规模,地处偏僻,加些津贴也是天家重英豪的意思。说起来这些兵不还是大明的将士么?”

“至于福建水师和福建海洋学堂也是一样,都是国家养士之地,更何况福建海洋学堂有天家四成的股权。”朱慈烺道。

崇祯道:“如此一来,不怕郑芝龙势大么?”

朱慈烺笑道:“父皇,郑芝龙就在天津,不日进京面圣。”见崇祯一脸讶异,他道:“儿臣委他出任皇明海军大学祭酒,日后回福建的日子也就不多了。”

皇明海军大学是以山东人为主的海军军官培养基地,可以想见,日后京津人口也会渐渐融入其中。然而福建人却不会千里迢迢跑来读这所大学,就算要来,也是福建水师中的佼佼者,人数必然不多。

郑芝龙在海军大学培养出来的军官,就算承他这位祭酒的情,但大多分配到山东水师或是浙江水师,不至于让郑芝龙形成势力。而郑芝龙不在福建的这段时间里,福建水师以及郑家军内部,也会不断分化,众将为填补郑芝龙离去的权力真空而竞争不休。

三年五载之后,福建水师的“去郑化”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我儿说的那半成股权,却是要送给何人?”周后问道。

“当朝阁辅,六部尚书,风宪法官……五十万两的股本,分起来也是捉襟见肘。”朱慈烺笑道:“所以等辽东见了收益,那边的股份也要拿一些出来给他们分润。”

崇祯一愣:“天家向臣子分润?”

“父皇可还记得十七年元旦?”

崇祯当然不会忘记自己一生中最为惨淡的一个元旦。正是那个元旦,让他感受到了人未走茶就凉的心酸。堂堂皇帝,竟然愤而亲自撞钟,文臣武将弃如敝履。若不是皇太子及时带兵回来,真是再无颜面活在世上。

“给他们分润,正是将这些大小朝官系在皇明这艘大船上,使开门揖盗之事不再重演。等他们从这股权上分得了红利,吃到了好处,自然知道该与天家同舟共济,再不至于明里仁义道德,暗中搜肠刮肚地挖国家墙角。”

朱慈烺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