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一定要为增发的货币找好贮水池(1 / 2)

我们的1654 小样有型 1775 字 7天前

这几场雨虽然严重影响了玉米制种的晾晒工作,但是它的好处还是很多。

对二季水稻的灌浆期生长大有益处先不说,单单就是保持了旱地的土地墒情这一点,就有利于旱地的秋粮种植。

其实汉唐集团的人早都私下里庆幸,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可怕的台风登陆,事实上他们也早都在热兰遮城日记上查过,近两三年,零零星星记载得都是干旱、疫情、郭怀一作乱等情况,也确实没有值得一提的灾害性天气……这一点和明大陆沿海的一些州县的县志,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证。

这一天的清晨,建国安董事陪着吴咏梅慢慢地跑步,很快就跑过了明人农民正在起茬的玉米田地。

汉唐集团的人喜欢清晨起来跑步,这在赤嵌农业基地里,早已经成为常态。

但明人农民们今天却在私下里议论着,这个建董事,为什么要戴着吴教授的墨镜……难道也害怕阳光刺眼?

看着他们夫妻两人跑过,刘结首放下刚才不停操作的锄头说:“诸位,咱这汉唐集团,带来诸多神种,竟然轻易便答应卖与我等,真是天大的造化……须知那永胜伯郑彩的三弟,三爷郑斌,在厦门是何等人物,想要买它都是要先运来些许牛、驴、骡后,汉唐集团才肯卖与他……我等要好好劳作方才对得起……莫要讲些许闲话了。”

众人诺诺,然后依旧埋头劳作。

建国安董事格外重视这次秋粮的种植,除了想给这批增发的马票提供更好的保障外,他还有一点点小担心,生怕这次的冬小麦品种不适应这个时空的气候……秋粮种植和月份节气什么的一点关系也没有,它只和气温的十天内积温情况,干湿情况有关,按照节气种植,那是明大陆大陆气候下的产物,在此时台南平原上用不上它们。

按理说在那面的世界,汉唐集团的人也可以买到台湾的冬小麦种子,但是经过推演认为,它们不太可能适合1649年一直到1655年的连续旱情……所以汉唐集团最终购买的是那面世界的抗旱冬小麦,该品种可以保证在大旱之年,只浇一次到两次水,便保证千粒重在42克以上,亩产在500公斤以上。

当然,这是在保证各种化肥和农药的施肥条件下,而现在汉唐集团的人手里是有一些化肥和农药,但还是远远比不了那面的世界的水平。

现在,汉唐集团的农业发展开始对化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

鸟粪石所起到的缓释肥作用,现在连明人农民都深深领教了,他们没有各种化学元素的概念,但基本的因果关系,他们却看得很明白。

那物件运来后,碾碎,伴入土地里,稻苗便更高,甘蔗便更高,玉米便更高,土豆、地瓜便更大……就连寻常蔬菜都是长得更好,除了汉唐集团的神种原因,必然与此物有关联……这也许又算是明人农民一个知道其然,不知所以然的典型案例吧。

不过如果布袋化工区能稳定提供氯化钙的话,冬小麦的抗旱问题也不算太大。用氯化钙浸泡种子和出苗叶时喷洒叶面,都能有效地提高冬小麦的抗旱能力。

那几场雨过后,天气到底又是回归了干旱。

玉米种子很快晾晒完毕。赤嵌农业基地售卖玉米种子的行为让李子强董事不齿。

他们竟然开出了一斤种子要三匹马票的价钱!这是什么概念?就算折合成大米价格,相当于那面世界的三到五倍了……而且卖给厦门方面的玉米种子,还带有先决条件……

这是赤裸裸地掠夺啊。没出息的,从明人农民身上榨油。

其实除了董事会决定要求厦门郑家方面的先决条件外,这个价钱还真是做过调研后确定的。

调研的对象就是刘结首。

刘结首当时想了想说:“五匹马票当值了……”

这和建国安董事心里面一比二的比例高了太多,建国安董事说:“为什么定这个价?”

“此乃神种,天下皆无……再高一些本来也是无妨……”刘结首看了一眼建国安董事的表情后,继续说道,“但汉唐集团一心为民,并不吝惜神种……加之此物确实能够饱腹……所以五匹马票应当合适。”

建国安董事想了想,说:“太高了,三匹马票吧……我们很快就有辅币出台了,到时候还可以更便宜一些……让他们在房前屋后,路边上种去吧……不过,一定要说清楚,现在要是再开垦荒地,一定要得到我们的许可,否则我们会没收的,以后都要统一行动。”

随后的玉米种子很容易与明人农民们交换了。他们往往是几家合在一起交换一斤,竟然都学会了采用单粒育秧苗技术,成苗后再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