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国民的感谢(1 / 2)

我们的1654 小样有型 1760 字 4天前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王至诚还是被珍珠号邮轮震住了。看杂志的照片和真正面对果然是不一样的,这不是船,是山啊!

行政长官早已说不出话了,隐隐约约有想下跪的心思。以前看到报纸上说倭人、土人等看到共和国的船舰时,纷纷下跪行大礼,当是以为他们愚昧而已。可现在自己也有下跪地冲动。啊,这就是力量,绝对之力量!

果然,远处有几十个倭人模样的乘客,差不多都跪拜在地,号啕大哭。

刘亚丽好奇地看着他们,轻声问:“至诚,你看倭人怎么了?受委屈了?”

王至诚看了他们一眼,冷冷地说:“这些倭人是来北京考汉语六级,通过后,回去容易当上公务员。他们被吓到了,这种力量让他们绝望。如果不是为了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早就把他们和谐了。”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你不是也大力支持保持文化风俗的多样性吗?我记得你还是主辩方……”

“多样性,会促进我们自身文化的发展。理智上是对的,情感上我真希望全球一体。哎,辩论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才上大一,而且我们又不是一个系,你怎么记得的?我记得是快毕业时,我们才认识的啊?莫非……”

“离我远点,讨厌的,懒得理你。”

大四快毕业了,看到这个家伙还没有注意到自己,她刘亚丽被迫设计出被他撞掉书的情节,这才结识在一起。

“以后一定好好报复他。”刘亚丽心里骂道。

一向比较安静的刘亚丽,情绪有一点小冲动,恨不得立刻飞上邮轮……听说上面有商品齐全的超市、美容院、电影院。更重要的是,虽然不能在北京参加电影明星林青霞和周润发新电影的首映式,但听说邮轮上也将播放哦。听听电影的名字,《不要为我哭泣,台北》,一定比上一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更感人。嗯,要带上两条手绢。

在邮轮的贵宾室里。前工业部部长江铁生接见了随船的技术专家们,面对他这位建国者,技术专家们有些拘束,虽然他们大多有五六十岁,都是共和国柴油机方面的顶级专家,是当初建国者们亲手带出来的。

江铁生非常擅长和这些人打交道,他没有和他们寒暄,直奔主题。他点着船用柴油发电机的图纸说:“我看了你们海试期间的报告。我不是柴油机的专家,你们才是,所以最终问题还得你们去解决。先就第一点来说,六年的时间我们还没有解决缸套漏水的现象吗?”

作为这次船用柴油机发电机首席设计师,吴家明心头一紧,部长果然先提到这一点。

当初,他们刚刚成功仿制出六缸直列,备用功率110千瓦的柴油机后,众人还没有从兴奋劲中醒过来,新的任务就来了,要求他们提供十六缸直列,最大功率1100千瓦的柴油机!还有各种要求标准让他们集体头皮发麻。

整整十年时间,耗费六千万国民币,十八家工厂配合,六百多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动用了两台大型机械式计算机。建国者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一个帮助他们,甚至不像以前那样提供一个报废的样品。

他们容易吗?他倒是想直接用干式缸套,他也见过建国者从南极洲带的110千瓦功率的柴油机,可是那相对巨大的体积,复杂的加工过程,让所有能精加工的工厂摇头,说是只有使用建国者们拥有的一种神秘的机器才行,寻求帮助被拒绝,只好用他们已经掌握的湿式缸套,由于过大它总是有轻微漏水的现象,还容易形成蚀穴。不过还好,不算是太影响寿命和功率。

吴家明整理了一下思路,把情况说明了。

江铁生说:“我们的加工精度还要有待提高……”

“是啊。不过比十年前强多了……要不然最复杂的曲轴连杆、增压转子组是无论如何也加工不出来的。还有高强度高耐磨的合金钢技术的帮助。”

“油耗比、转速没有完全达标?”

“是是,还有体积和重量的问题。噪音过大也算一个。”

“还好。这是你们生产的最大的发电机了。可以量产吗?”

吴家明渐愧地说:“不能。设计完成后,这一台完全是我们一点点加工出来的,花费了三年……”

“哈哈,你不要渐愧,是老夫太心急了!我记得你师从司马吧?”

吴家明立刻端正了身子,认真地抱了拳,正色说:“正是。家师待我如亲生子,一身所学无私授于我,仙逝前,执手嘱咐我,“柴油机改变世界”。小子万死不忘,将终生求索。”

“你有六十了吧?还能求索?”

“已有六十一。家师所言:活到老,学到老。没齿不忘!”

六十一岁的吴家明眼角里竟似乎有若隐若现的泪光,想必是想起了家师。

江铁生也一下子想起了当年的同伴们,心中有些难受。他挥了挥手,说:“好吧,你们先回去,好好总结这次攻关的得失,各部门要学会联合行动,互相配合,这才是最大的收获。继续求索吧……”

众人离开后,江铁生对秘书说:“我有些累了,让其它组过两天再汇报吧。”

再美好的旅程也有结束的时候。